齒輪泵在特殊情況下的應用與管道外修復技術(shù)
(一)、齒輪泵在特殊情況下的應用
隨著粘度升高,離心泵會變得低效,用戶需要考慮采用正位移泵(PD泵,或稱容積式泵)。當壓力需要升高,一些正位移泵難以為繼。而溫度升高時,其它的泵也將失效。
不銹鋼泵有兩根相同尺寸的嚙合齒輪軸。驅(qū)動軸連接電機或減速機(通過彈性聯(lián)軸器)并帶動另一根軸。在重載型工業(yè)齒輪泵內(nèi),齒輪通常與軸為整體(一個部件),軸頸的公差很小。
有三種常用的齒輪形式:直齒、斜齒和人字齒。這三種形式各有利弊,有不同的應用。
直齒是簡單的形式,在高壓工況下為優(yōu)應用,因為沒有軸向推力,且輸送效率較高。斜齒在輸送過程中的脈動小,且在較高速度運行時加安靜,因為齒的嚙合是漸進式的。但是,由于軸向推力的作用,軸承材質(zhì)的選用可能會造成進出口壓差有限、處理粘度較低。因為軸向力會將齒輪推向軸承端面而摩擦,所以只有選用硬度較高的軸承材質(zhì)或在其端面作特殊設計,才能應對這種軸向推力。
外齒輪泵的運行原理很簡單。液體進入泵吸入端,被未嚙合的齒間空穴吸入,然后在齒間空穴內(nèi)被帶動,沿齒輪軸外緣到達出口端。重新嚙合的齒將液體推出空穴進入背壓處。
(二)、齒輪油泵管道外修復技術(shù)
齒輪油泵管道外修復技術(shù)就是從管道外部采取措施,堵住泄漏和滲漏,修補腐蝕坑或裂紋破損處;外加固及重新進行防腐或防腐保溫施工,其目的是恢復或提高管道承壓能力及延長管道使用壽命。按較終修復目的,管道外修復可分為外加固修復、修補劑修復、外防腐層修復及防腐保溫層修復。
(1)不銹鋼油泵管道外加固修復。主要用于因內(nèi)外腐蝕使管道壁厚變薄,已不能按原設計承壓能力運行,特別是腐蝕面積大,不能補焊或用修補劑修補的管段的修復。其主要方法是玻璃鋼外加固修復。其修復工藝是在清理后的待修薄弱管段上,采用增強纖維浸漬環(huán)氧、聚醚等熱固性樹脂,用專用機具按要求纏繞形成纖維增強外殼即玻璃鋼,使其牢固地粘接在管體上。此方法可用于恢復薄弱管段的承壓能力。
(2)修補劑修復。該技術(shù)已在大慶輸油公司管道修補上應用,經(jīng)初步估算,采用修補劑修復技術(shù)修復管道腐蝕坑或裂紋破損處比直接新管道可節(jié)省投資50%~80%。但采用修補劑修復技術(shù)要求舊管道腐蝕坑或裂紋破損面積較小,管體強度仍能滿足承壓能力的要求。修補劑修復后,仍需進行外防腐層修復或防腐保溫層修復。
(3)齒輪油泵管道外防腐層修復。如果舊管道管體強度仍能滿足承壓能力要求但外防腐層已失效,不能再提供充分的腐蝕防護,則外防腐層修復是拯救管道的方法。外防腐層修正方法按工藝方法分類包括不停輸人工常規(guī)修復法、溝下機械化噴涂修復法、機械化纏繞修復法等;按工藝材料分類包括瀝青涂敷法、瀝青玻璃布纏繞法、煤焦油瓷漆修復法、雙層纏繞膠帶修復法等。
(4)齒輪油泵管道防腐保溫層修復。當埋地保溫管道管體強度仍能滿足承壓能力要求但防腐保溫層已失效,不能再提供充分的腐蝕防護時,應進行防腐保溫層修復。管道輸送介質(zhì)溫度不大于800℃時,防腐層修復建議采用加強級防腐膠帶纏繞修復法;管道輸送介質(zhì)溫度高于800℃時,可采用水基防銹涂料等耐溫防腐涂料進行修復。對于破壞長度不超過1m的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溫層,可采用泡沫小包裝發(fā)泡修復;超過1m時可采用聚氨酯泡沫塑料殼修復。瀝青珍珠巖管可采用瀝青珍珠巖殼修復。保溫層修復后,應纏繞熱收縮帶或安裝熱收縮套作為外護層,也可冷纏雙層補口帶。